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针灸药“分家”现状待扭转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针灸药“分家”现状待扭转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0-18 0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聊健康】

  现代中医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会扎针的往往不会开药,会开药的未必会针灸——

针灸药“分家”现状待扭转

作者:吴中朝(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然而,中医药虽受到更多关注,但很多人对其仍不太了解,甚至存在诸多误区。例如一提起中医药,就马上会想到喝汤药;也有人认为,能吃药就别扎针,所以轻易不敢尝试针灸;还有人一提起针灸,就以为是扎针,全然不知灸是什么。其实,针、灸、药等都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只有选择得当,才能收到好的疗效。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载:“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针灸而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

针灸药“分家”现状待扭转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开展“学习中医文化 认识中草药”主题研学活动。丁根厚摄/光明图片

针灸药“分家”现状待扭转

患者在接受艾灸治疗。新华社发

针灸药“分家”现状待扭转

中医专家为患者针灸。新华社发

  1、针、灸、药三者该如何选择

  一般来讲,小病,新病,表病,简单的病,单用针、灸、药中的某一项,大体即可治疗疾病。

  对于保健,一般针、灸其一,或合用即可。用药物保健,自古至今,皆在次选。

  对于内在性一般疾病,可以用中药治疗。

  至于单一性较轻的疾病,究竟是选择用针、用灸、用药的某一种,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方法。这种选择,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证而异、因追求的目的而异。

  然而,对于某些疾病,其选择还是有讲究的。例如对于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运动障碍性疾病等,还是首选针刺类为好。对于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虚寒性疾病、顽固难治性疾病等,以首选艾灸或针灸结合为好。对于常见性疾病、内脏疾病等,可以选用中药治疗。对于畏惧针灸的患者,则可以选用中药治疗。对于担心药物有副作用,或嫌中药汤剂口感不好,可以选用针灸治疗。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病情相当,治疗得当,针、灸、药各领风骚,各有所长,各显其效。但对于慢性疾病、内外兼有性疾病、顽固性疾病、心身皆病、器质性疾病、危重性疾病等,应将针、灸、药结合治疗。

  2、中医历来主张结合应用、综合治疗

  其实,中医历来主张将针、灸、药结合应用,综合治疗,不然有碍效果。

  大量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针、灸、药结合治疗,无论是治疗效度,治疗的广度,治疗的深度及治疗的维度,都会优于单一疗法。而且,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还可以避免单一治疗效应的暂时性、耐受性、不稳定性和副作用性,即同时起到协同效应、放大效应、整合效应、数质效应。

  众多研究也表明,人体疾病,不会是单一层面、单一系统、单一器官、单一部位、单一病因之所起所生。应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系统、不同器官、不同部位、不同病因方面,产生治疗效应。这是单一治疗所难以达到的。而且,针、灸、药的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作用的主次与侧重层面是不同的。结合应用,才更全面地对上述涉及与疾病有关方面治疗,起到单用药物或单用针灸所不及的作用。

  不过,现今持此观念的病人与医生还没有达到多数,这就远离了中医传统要求。究其原因发现,工作节奏加快;受现代单用化学药物求快求便、求精致应用影响;更多的还是与现今受西医分科管理的影响,临床分科过细;现今中医分科西化,医生综合治疗的理念不强或综合治疗的知识不全有关。开处汤药的医生不会针灸,做针灸的不会拟方开药,久而久之,逐渐形成针、灸、药的治疗分离,笔者认为,这种现状亟待扭转。

  3、要让中医药更快且全面地走向世界

  当前,中医药日益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品牌、智慧品牌、健康品牌、医疗品牌、贡献品牌。而针灸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在183个国家与地区应用。中国作为针灸医学的宗主国,是针灸原创医学的发明国,这是国人的骄傲,更是我们伟大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既然世界人民在用,在为世界人民的医疗与健康作出贡献,那我们自己更要加以应用。

  需要强调的是,针灸在治疗病种、治疗效果、治疗宽度、治疗便捷、治疗安全、治疗无副作用等方面,都有着药物无可比拟的优势。可惜很多人不知其理,不懂其用,可谓是“守着宝山不知宝,守着宝山不懂宝,守着宝山不用宝”。

  中药距离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或者为众多国家与地区应用,还有很远路程要走。这不仅是中西药物应用的理念差距之大,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世人对中药的感识与认知的差异,即对中药的认识尚不如针灸能目有所见,术有所感,治有即效、施之较易、且可重复。正是基于针灸治疗的优势和世界各国,特别欧美发达国家的人们追求治疗的实见、实感、实效、实理、实用,故而有大批人士来华学习中医针灸,并在日后回国应用中医针灸的,占到了来华学习中医的绝大多数。据粗略统计,约占90%以上。我所工作的单位,无论是先前工作过的中医类高校,还是近20多年来一直工作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等,每年都接收了大批来华学习与治疗的外国人士。他们当中不少就是西医大夫与教授、研究者。其上也说明,医学需要针灸、健康需要针灸,中国需要针灸,世界需要针灸,正因为这些动因,使中医针灸以更快的速度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因此,我们更要利用好中医针灸,造福我们自身。

  相信中医中药、中医针灸未来会得到更快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会更广泛地得以应用。以针带药,以灸带药,使中医中药与中医针灸一样,更快且全面地走向世界。因此,将针、灸、药三者合用、并用,充分发挥其治疗与保健作用,既是中医的要求,也是未来人们疾病治疗与健康养生之需,更是时代之必然。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8日 06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