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文旅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董 蓓
“来店里的外国人不少!她们身着汉服、头梳发髻,别有一番韵味!”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附近,丁老板的古风妆造店进进出出的人里,不乏外国人的身影。
“真想不到!这么多外国人来我们这‘玩泥巴’。”江西景德镇市民林晓感慨。在景德镇,体验瓷器制作的外国游客化身“手艺人”,耐心地拉坯、彩绘。
5月15日,外国旅游团乘邮轮入境免签政策满一年。“免签政策太方便了,这是我第三次坐邮轮到中国,之前去了上海、广州,体验都很好。”14日,乘邮轮入境山东青岛的一名外籍游客说。
今年以来,火热出圈的“China Travel”(中国游)继续升温。“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过境免签从144小时提升为240小时,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中国开启“难忘而美妙的旅行”。
两名意大利游客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合影留念。新华社发
外国游客在上海国际花展黄浦新天地主会场留影。新华社发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外国游客在“苗族姊妹节”庆祝活动上拍摄少数民族群众。新华社发
政策利好不断 “中国游”有更多“打开方式”
“这是我第一次来重庆,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也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德国游客施密特兴奋地向记者分享感受。乘着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东风,施密特从重庆开启了自己的中国之旅。
“明明是在国内旅游,怎么感觉好像出国了一样。”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上,王女士看着周围成群结队的外国游客笑着说。
今年以来,我国入境游市场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北上广深到边陲小城,从景区古镇到城市街头,总会看到各色皮肤、说着各种语言的外国游客。他们在中国感受古韵悠长的传统文化,欣赏秀丽壮美的山水奇观,感受中国高铁、刷脸支付等科技发展成果,“中国游”有了更丰富的“打开方式”。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外国人入境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43.1%。携程发布的数据则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30%。
今年以来,中国民航国际客运航线网络不断拓展,通航国家数量达到79个,国际航班量和旅客量进一步增加。民航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中外航司执行国际客运航班周均达6428班,比去年同期增长25.4%。
入境游市场升温,吸引了更多旅游企业加码布局,推出更多旅游产品和活动,为来自全世界的游客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旅行选择。
“我们近期推出了20余款入境游产品,其中涵盖北京、西安、上海、西藏、新疆、云南等目的地,如根据时节推出赏花游,增加了夜游长城等特色体验及美食服务,还有深受外国朋友喜爱的扎染、剪纸、八段锦等文化体验内容。”众信旅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说,从目前的订单情况看,2025年上半年多国入境游客已超过2024年同期,且持续呈现增长的态势,欧美、东南亚入境客人增多,除北上广外,三亚、秦皇岛、厦门等海滨城市,以及西安、成都、南京等文化名城古都都深受欢迎。
深度游受欢迎 外国人沉浸体验“中式生活”
安徽省安庆市的古戏台前,来自英国的游客史蒂夫沉醉于韵味悠长的黄梅戏表演。热闹非凡的贵州“村超”比赛现场,除了国内游客,还出现了专程赶来的巴西球迷的身影。各地“网红”菜市场里,外国游客穿梭在摊位间,与摊主比画交流。到广州喝早茶,到重庆吃火锅,中国美食打开了外国游客的味蕾,也为他们打开了体验“中式生活”的大门。
随着入境游市场逐渐成熟,外国游客的选择也更加多样,他们开始追求沉浸式、品质化的旅游体验,渴望看到真实的、有烟火气的中国。
“我喜欢大理的山水风光,也喜欢这里的文化气息。我最近学会了扎染,准备在这里再多住一段时间。”在云南大理旅游的法国游客马修透露了他的旅行计划。
成都的川菜烹饪教学,长沙火宫殿湘菜的辣味冲击,茶颜悦色的“中式奶茶美学”,苏州平江路的非遗市集……美食、夜市等都成为外国游客喜爱的“接地气”场景。
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China Travel”是不少外国旅游博主吸引流量的关键词,外滩、大熊猫、簪花等热门元素吸引着外国年轻游客,也推动入境游市场向散客化、体验内容生活化等趋势发展。
与此同时,入境游客的足迹正从一线城市和传统景区逐渐下沉至三、四线城市乃至小镇和乡村。
“五一”期间,在广西龙脊梯田,一场别开生面的“开耕节”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这种深度参与的体验活动成为外国游客解锁中国乡村的新方式。位于张家界的携程度假农庄缦心店的营销负责人透露,自4月起,来自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海外订单显著增加,除了张家界的山水景观,游客还热衷于参与农庄设计的农耕活动:稻田摸鱼、抓泥鳅等传统农趣项目人气高涨,土家族非遗音乐会、山野影吧等融合自然与文化的创新场景,让外国游客从日出到日落沉浸于“限定玩法”中。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乔向杰分析,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旅行方式更加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亮点,节庆活动更加国际化,如苏州丝绸博物馆蚕丝团扇制作、景德镇陶瓷拉坯因“可参与、可带走”成为爆点,浏阳河烟花星球奇幻夜、长沙靖港古镇“花开昼夜有戏”活动通过多语言服务与沉浸式体验吸引国际游客。
入境消费掀热潮 “中国游”带动“中国购”
“这里的真丝围巾品质好,价格也实惠,我准备多买几条送给家人。”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来华旅游的法国游客皮埃尔正在选购丝绸制品。店员告诉记者,近期来店里消费的外籍顾客明显多了起来,店铺开通了外卡支付和退税服务,方便游客购买礼物带回家。
北京前门大街的老字号茶叶店同样热闹非凡,印度游客拉杰什一边品茶一边挑选伴手礼:“中国茶文化很有魅力,我打算带些龙井和普洱回去。”商家表示,外国游客对传统茶具和茶叶的特色包装很感兴趣,有国潮、非遗元素的商品很受欢迎。
随着跨境移动支付不断迭代、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加力,来中国“买买买”成为跨境旅游新趋势。“中国游”带动“中国购”热潮,“来沪扫货”“老外拖着行李箱去义乌采购”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日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金额由1万元上调至2万元;鼓励各地在大型商圈、步行街、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所、机场、客运港口、酒店等境外旅客聚集地增设退税商店。近期,各地聚焦国际精品、国货潮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商店、增商品、优服务,推动扩大入境消费——上海举办第六届“五五购物节”,“五一”期间全市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1.2倍;北京发布多语种《离境退税指南》和离境退税商店电子地图,“五一”期间重点监测离境退税商店销售额同比增长73%;深圳推出离境退税“一单一包”便利化模式,大幅缩短退税等待时间……
“离境退税不仅给境外旅客带来实惠,也是本国商品、本国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渠道。”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指出,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购物、旅游,推动更多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建设成果的老字号、新国潮走向世界,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相互联通、相互促进。
“文旅消费与日常商品消费形成联动,外国游客消费重心转向中国本土高附加值产品,热衷购买智能手机、非遗手工艺品及国潮服饰……”乔向杰指出,这些新趋势是政策创新、国货竞争力提升、消费场景优化的综合成果,使中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全球消费目的地。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