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非合作:“好朋友是最好的镜子”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非合作:“好朋友是最好的镜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25 0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别关注】

  作者:周星灿、王珩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2024年8月27日,习近平主席复信非洲50国学者,鼓励他们继续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提供智力支持,并指出“期待你们在‘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基础上,加大对‘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道路、中非和南南合作的研究探索,继续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8月23日,“学习习近平主席复信精神 以中非合作推进全球南方现代化”研讨会在埃塞俄比亚举行,多名曾致信习近平主席的非洲学者与会,重温复信精神,热议中非合作成果,展望共同发展前景。

中非合作:“好朋友是最好的镜子”

7月23日,在刚果(布)西部的黑角港,一艘绞吸式挖泥船下水。新华社发

  人文交流是中非命运与共的坚实支柱。非洲和中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合作传统,中非人文交流贯穿古今,当前双方需要进一步秉承这种传统,将对话与合作延伸至更深、更远层面,为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稳定性。南苏丹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梅尔哈·路特·比尔在研讨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强调了加强非洲和中国在学术研究上合作的必要性。我们必须努力,共同实现全球南方的现代化。”中非文明灿烂且具有天然亲近感,加强交流互鉴、交融共存,既能为彼此的文明复兴、文化进步、文艺繁荣提供持久助力,也能为中非合作涵养友谊之源、提供文化之养、注入精神之力。

  民心相通是务实合作的信任基石。近年来,中非在文化传播、教育协作、科技共享、卫生互助、媒体联动、智库对话、青年互动等领域的往来与合作持续拓展,成效显著,中非关系的社会民意根基越发坚实。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认为:“非洲年轻人从中国带回来的不仅是学位,还有创业的发展理念,希望持续与中国伙伴合作,发展我们的非洲大陆。”

  今年,中国推进“中非人文交流年”系列活动筹备并发布概念文件,为深化人文交流搭建更系统的平台。中国已为非洲培养超1万名各领域专业人才,今年计划提供约2万个研修培训名额,涵盖20多个领域。“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深入实施,33家非洲机构加入中非职业教育联合会,15国建成17所“鲁班工坊”,“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促成114家高校合作,还启动了10国中非联合实验室项目、签署5国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等。18个人文交流项目进展顺利,举办了200余人参加的文化和旅游专业人员研修班、54场“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新闻媒体与影视合作也持续深化,举办了“胶片上的非洲”电影展映及沙龙活动,启动了同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及非洲广播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历史影像资料修复合作。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世界发展、国际秩序等重大问题的认知存在差异,而价值共识的形成则为解决这些差异提供了可能。非洲谚语“好朋友是最好的镜子”,生动地揭示了这种共识达成的逻辑。

  中非双方在长期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对公平正义、互利共赢、不干涉内政等原则的高度认同,这些共识不仅体现在双边合作中,更在全球治理议题上凝聚成具有影响力的理念主张。202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法语国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约罗·迪亚洛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告诉我们,实现现代化一直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的恒久愿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事实上,经过长期而艰苦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整个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现代化为全世界,特别是全球南方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动力。”

  理念共鸣是中非深化协作的内在动力。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所长费卡社·策加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引起了广泛共鸣,它不仅仅是一封善意的信函,更是一份行动号召。它提醒我们,现代化并非少数国家的特权,而是所有国家共同拥有的权利和责任。”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贾斯图斯·图西蒂·旺吉鲁表示,习近平主席复信的精神正在促进全球南方的现代化,它强化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西表示,从跨境电商平台带动越来越多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到“数字创新工程”推动双方电商合作落地结果,中国不断用实际行动支持非洲发展,让合作成果真正惠及非洲人民。

  在2024年9月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开展“十大伙伴行动”,提出中非要共同实现“六个现代化”。非洲学者认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一脉相承,“六个现代化”以和平崛起的实践、多元包容的文明互鉴与生态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生动证明了现代化进程完全可以兼容文明多样性与环境保护,不仅展现出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的榜样力量,更赢得了南方国家的广泛认同。

  “六个现代化”已成为驱动中非合作的强大动力。截至今年6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形成10类、35项清单,涵盖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等领域。中方已向非洲提供1303.2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保险承保金额达1399.5亿元人民币;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对建交国中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显著带动非洲商品输华。双方在农业、卫生、人文、绿色发展等领域推进多项务实项目,有力支撑非洲现代化进程,彰显了中非团结协作的决心。随着中非合作的提质升级,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全球南方国家更加认同多元并存、合作共赢的话语逻辑,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今年正值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中非将继续携手探索现代文明的建设之道,谱写中非现代文明的新华章,进一步彰显中非合作的国际影响与世界意义。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5日 12版)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