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 吴亚琦
青瓦枕水,橹声依旧。古老的水乡乌镇再次汇聚全球数字智慧——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11月7日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开幕。
从2014年至今,乌镇在“一期一会”里见证着数字技术的蝶变。今年的乌镇峰会,继续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展现数字文明发展的新成果、新趋势。

11月6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观众正在体验AI魔法相机。光明网记者 崔益明摄/光明图片
智能引领:科技创新添动力
“3、2、1,开打!”擂台内,两台具身机器人挥出左勾拳与回旋踢,撞击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舞台上,两位机器人乐手用灵巧的双手演奏钢琴,引人驻足;展馆内,馆长“领航者2号”机器人在回答问题时辅以生动手势,令人称奇。
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四足机器狗……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具身智能已成为无可争议的焦点。这股创新浪潮,已从技术展示走向产业核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智慧动能。

11月6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的遥控机器人。光明网记者 崔益明摄/光明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乌镇峰会的“AI”含量很高。本次博览会以“AI共生、智启未来”为主题,以“人工智能+”为展示重点,设置两大场馆7个主题展区,汇聚全球600多家企业带来的1000多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产品。
“数字普惠”和“智能办展”是本次博览会的亮点。观众手里的智能手机成为逛展“密钥”,在展台前轻触打卡,不仅可实时记录参观足迹、生成个性观展路径,还能参与互动集章、获取AI生成的专属数字纪念卡。
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本次峰会特设“六小龙乌镇对话”,前沿科技企业负责人围绕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热点议题进行交流;设置“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论坛”“前沿人工智能模型论坛”等5个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分论坛,展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突破与创新实践。
数绘古今:文脉赓续增活力
当科技的浪潮奔涌向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迎来新的契机。在今年的乌镇峰会现场,不仅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成果吸睛无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正借助科技的力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澜重光·数韵流芳”展览是今年乌镇峰会配套的社会化活动之一,设置于乌镇西栅景区昭明书院。步入书院,戴上MR(混合现实)眼镜的观众“瞬移”到西湖畔的文澜阁;数字人“纪晓岚”讲述《四库全书》从纂修到守护的历程;“乾隆御猫”AI伴读则让古籍变得亲切易懂……“在科技的赋能下,古籍不再静置于深阁,而成了一种可走近、可互动、可对话的鲜活文化宝藏。”蚂蚁集团工作人员聂元文向记者介绍,该展览借助混合现实、AI智能体、数字人等技术,让体验者以轻松有趣的互动形式与古籍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走进”数字重建的文澜阁,亲手翻阅《四库全书》数字版本,实现“书阁合一”的文化愿景。
此外,“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还以具身智能、数智文旅等为主题打造了“超级体验馆”。其中的“光影丹青”沉浸式体验空间,借助了全息投影与光感雷达技术,将一幅幅古代绘画作品转化为可游可感的光影世界。一名大学生在体验后难掩惊喜:“这项体验打破了时空与馆藏的界限,让艺术瑰宝变得触手可及。”作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创新转化成果,“光影丹青”从海内外12405件(套)国宝级绘画藏品中精选40幅名作,通过5重画境空间的数字构建,将静态古画转变为融合视觉、听觉与触觉的多维艺术旅程。该项目的现场负责人表示:“有了数字技术赋能,古画不再尘封于博物馆,而是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开放合作:命运与共聚合力
今年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已连续5年组织开展“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征集,获得全球各方的广泛参与。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外景 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光明图片
景德镇数字瓷都、南方电网“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加纳互联网治理学院……11月6日,乌镇峰会发布12项“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这些案例各具特色,涵盖跨越国界的创客大赛和机器人技术协作、全球开放共享的公益学术平台和数字陶瓷博物馆等多个领域,跨越了地域与文化界限,是全球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
智慧脉搏,跃动千年古镇;数字丝路,重塑网络空间“朋友圈”。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为契机,中国积极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建言献策: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大势,国际社会应积极践行这一重要理念,共同拥抱发展机遇,携手应对风险挑战,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开创新局面。
“十年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已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网络空间繁荣发展的有力指引。”中国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赵厚麟在研讨会上表示,建议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让世界各国共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红利,共同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光明日报乌镇11月7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8日 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