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他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他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2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他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 张亚勤

  我母亲是物理教师,因此杨振宁先生的名字自幼便萦绕耳畔。年少时,我有幸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聆听先生的讲座;而后多年相交,愈发感受到他不仅是世界科学巨擘,更是我的人生楷模。其中最令我钦佩的,是先生永远对世界、对真理充满好奇心。

  与先生真正相识,大概在1999年。当时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先生正筹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后更名为高等研究院),我们因此有了多次交流的机会。还记得,当我向先生演示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技术时,他总是兴致勃勃地提出各种深入的问题。我们还和清华高研院一起举办了“诺贝尔中国行”,把数十位诺贝尔奖、图灵奖和菲尔茨奖获得者请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后来我在百度和清华从事无人驾驶与人工智能,他总会关切地询问:“人工智能还有哪些难题待解?”“中美在该领域的差距何在?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3年前最后一次去家里看望他,尽管他身体已经不方便,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问了我许多关于清华学生培养和人工智能领域芯片和产业发展的事。

  从他的提问中可见,先生不仅关注技术本身的理论框架,更时刻心系祖国发展,思考着清华乃至中国能在新一轮科技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与先生交流,总能有茅塞顿开之感。他独具将复杂问题高度抽象与简化的天赋,无论是探讨工程难题还是解析物理奥秘,总能以寥寥数语道破实质。作为非物理专业的研究者,我曾多次向他请教物理问题。每一次,他都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让我领悟核心要义。与先生相处的每一刻,都是学习的过程。

  对于年轻学人而言,杨先生身上至少有四点品质值得终身学习:其一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其二是对科学之美、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其三是跨越学科疆界的永恒好奇心;其四是纵观全局的视野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最令人动容的是,即便是期颐之年,他依然保持着孩童般对世界、对真理的好奇。这份赤子之心,正是驱动科学探索最本真、最持久的动力。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2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