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苏州10月21日电(记者苏雁、光明网记者姬尊雨)在日前召开的塘北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上,专家论证后一致认为,江苏苏州塘北遗址发现的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西周、春秋等先秦遗存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太湖东部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填补了这一时期的序列空白;该遗址出土的“后马桥文化”遗存具有典型性,为探索吴越文化的起源与形成提供了重要实证。
塘北遗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现存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系2022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处地块进行“考古前置”工作时发现。2023至2025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经过3轮主动性考古发掘,共发掘2800平方米。遗址主体遗存年代为崧泽文化时期至商周时期,尤以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遗存为特色。
“后马桥文化”上承马桥文化,下启吴越文化。苏州塘北遗址和无锡佘城遗址、湖州毘山遗址等共同构成了环太湖地区晚商至周初的中心遗址群。
目前,初步探明地块范围内存在3个先秦聚落群,分别为崧泽台地、马桥台地、“后马桥”台地。在地块北部,初步揭露出一处“后马桥文化”时期的基本聚落结构,以台地和壕沟为主,不仅有灰坑、水井、红烧土等生活类遗迹,还有1座墓葬、2座疑似堆烧窑;出土较多陶瓷器、青铜器等遗物。其中,铜镞、铜斧等青铜器具有殷商文化特征,为目前苏州地区出土年代最早的青铜器。
“塘北遗址商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的此类遗存基本反映了‘后马桥文化’遗存的文化面貌,是‘后马桥文化’时期的代表性遗址。”塘北遗址考古领队、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车亚风介绍,虽尚未发现高等级建筑等遗迹,但相较于其他“后马桥文化”时期遗址,塘北遗址的层位关系更明确、器物组合更为完整。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2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