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用歌声筑起民族精神新长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用歌声筑起民族精神新长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3 05: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用歌声筑起民族精神新长城

讲述人:田汉基金会秘书长、田汉之孙 欧阳维

  1931年春天,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领导者田汉在上海明月歌舞团认识了聂耳,他们相见恨晚。田汉得知聂耳与自己有着相似的坎坷身世和一颗追求正义与艺术的心。随后,他将聂耳介绍到“左翼剧联”领导下的音乐组。

  此时,田汉正在创作电影《母性之光》,聂耳于是为影片的主题歌《开矿歌》作曲。这是聂耳与田汉合作的首部作品。1933年,田汉在上海介绍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多部歌剧、影片和话剧中,两人都有密切合作,脍炙人口的《毕业歌》,就出自影片《桃李劫》。

  1934年初秋,田汉为电通电影公司主持剧本创作,同时承担了写作任务。同年秋冬,他向电通公司交出《风云儿女》电影剧本。故事描写一位青年诗人受斗争形势影响,从梦幻的艺术生活中觉醒过来,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田汉将影片中诗人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写在剧本末尾,因时间关系只写了两段。剧本交给夏衍,后改编为拍摄台本。影片于1934年10月拍摄完成,电影最后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长诗的最后一节,后刊登在《电通半月画报》1935年第二期《风云儿女》特辑上,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1935年5月8日,上海《申报》等刊出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词谱;5月9日,百代公司灌制了唱片;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歌曲迅速在国内外广泛传播,成为激励中国人民抗战的战歌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代表中国形象的歌曲。

  这首新体诗虽在匆促中写成,却蕴含着田汉多年来的思考。1923年,他在新诗《正义之呼声》中说:“凡我血气之伦,安忍坐视中国之不救?”1927年,田汉的话剧《苏州夜话》中的老画家就是万里长城的崇拜者,想“竭大半生精力画一幅大画叫《万里长城》,象征我们民族的伟大魄力”。1933年,田汉在《突破了死线以后》一文中说:“现代的艺术家应该用他们的血肉……去铸就为大众幸福的‘钟’(指艺术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体现了田汉经常引用的“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的危机意识;“不愿为奴上前抵!锄头、斧头,菜刀、鸟枪一齐起,救国只能靠自己!”的自救意识;“要做主人拼死在疆场”“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牺牲气概和万众一心、筑起民族精神新长城的奋斗精神。

  在创作中,田汉、聂耳在品格、灵魂和艺术风格上高度契合,将他们的艺术生命与神圣的抗战融为一体。《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调动了他们长期的思考和艺术积累,闪烁着生命绽放的火焰,创造了新诗歌音乐融合的典范,激发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力,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质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光明日报记者谢云开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3日 11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